https://about.instagram.com/blog/announcements/shedding-more-light-on-how-instagram-works
Ins官方对算法给出了解释,结合实操经验,算法主要有以下8个主要指标。
2.1 个人兴趣
用户才是平台的核心,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是平台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
平台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要,用户的个人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
用户在平台上的活动都会被记录,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等信息最直接展示了用户的喜好。
比如你经常刷好物推荐,系统就会认为你喜欢该类内容,给你的账号打上标签,再据此给你推送类似的帖子。
2.2 亲近程度
个人兴趣注重用户的个人喜好,而亲近程度考量的是用户间的交互程度。
亲近程度指标是个人兴趣指标的更高层级,好友、家人、你经常翻阅的账户帖子会得到优先展示。
具体的内容有相互评论互动、私信频率、转发对方帖子、@对方、地理位置是否相近、是否是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为好友等等指标。
2.3 关注人数
刚起的账号要涨粉,最快的方法就是关注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互关。
Ins系统会从你关注的对象中给你推荐帖子,如果你的账号关注了很多人,系统会很宽泛的给你推荐,因为系统对你的账号喜好也是一脸懵逼,你想看到特定对象帖子的机会和数量都会减少。
2.4 在线时间

Instagram用户一天的在线时长约为53分钟。
如果你在线时间短,系统无法收集更多你的喜好,I系统会给你推荐精华帖。
2.5 发布时间
虽然Ins算法进行了革新,加入了参与率等指标,但并不等于不再考虑发布时间这个要素。
帖子最佳发布时间由目标市场用户的高峰活动时间决定,也得参考粉丝活动情况,可能流量不精准跑偏了,粉丝可能不会是你的目标市场用户,二者的时间还是有差异的。
Ins的帖子即时性非常强,特别是post在24小时可见功能更是把即时性做到了极致。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帖子得不到长时间的曝光或者二次爆发,除非帖子在标签排名中处于靠前位置。
2.6 使用频率
每次登录账号,系统都会重新对推荐的帖子进行重新排序,重新设置优先等级。
2.7 停留时长
指的是用户观看帖子所用的时长,你看他的帖子越久就说明你对该账号、该类型甚至是帖子所使用的标签类别感兴趣。
创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帖子的质量才能吸引用户停留更多时间,从而得到系统更多的推荐。
2.8 千人千面
Ins依靠机器学习,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为每个人都创建一个独特的信息流、推荐机制。
比如你同时使用两个设备一致的账号、采取了同样的操作流程,关注、点赞了同样相同的人,系统也会根据账号的综合情况生成不同的推荐算法,推荐不同内容。
系统会将你帖子的参与度,与你在相同时间和日期分享的其他帖子进行比较。
例如,系统需要判断,本周一上午10点发布的帖子流量是否比上周一上午10点的帖子流量是更多或更少?
如果系统将你新的帖子与你在同一天中高峰时段发布的帖子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你的新帖子参与度低的话,并不很常合理。
因此系统选择比较相似时间内发布的帖子,以确保评估帖子的参与质量时的准确性。
在线客服
12:01
微信咨询
文章评论